当代父母对教育孩子,一定要向曾国藩学习这三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更是令后人传诵。
俗话说,富贵过不了三代。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一,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
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会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在封建社会谋出路的捷径就是做官,当时官僚子弟都想凭借权势挤入官场,曾国藩却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为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能做到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才的人。因此,自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将领。他们绝大多数留学英、美等国的名牌大学,学贯中西,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饮誉五洲四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
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干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她)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父亲的声誉。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三、身教重于言教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他要求纪泽、纪鸿也这样。他日理万机,但一有时间,就给小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坐标。
如今,有些父母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些自己游山玩水、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些家长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自己的小孩子学有所成。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不关心小孩子的操行等等。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子女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注重言教,而不注重身教,或者只注重他们的学习,而忽视他们的德行。
文章来源:《教育参考》 网址: http://www.jyqks.cn/zonghexinwen/2021/0411/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