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社会分层的工具?教育没这么大魔力,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育是社会分层的工具吗?从表面上看,是的。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幸福的人生,这是很多人给孩子规划的成长路径。万一有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孩子就会从
教育是社会分层的工具吗?从表面上看,是的。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幸福的人生,这是很多人给孩子规划的成长路径。万一有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孩子就会从好变成“次之”、“不好”。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学区房的存在,即使房价松动,学区房依然坚不可摧,甚至逆市上涨。但到中考,就要产生第一批分流了,部分孩子上高中,部分孩子上职高,高中的孩子比职高“好”了一些。
到高考,分层更明显,有985和211名校,也有普通本科,大专职专,还有名落孙山。大企业好企业只招名校毕业生,其他院校的学生就业遭遇“歧视”,不公平对待。
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不会有幸福。这一连串逻辑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教育也是这样成为社会分层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家长如此焦虑,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研究学区房,升学政策,就为孩子在教育分层中能占得先机,不成为“失败者”。
但是,这样“顺畅”的逻辑,其实是漏洞百出的。这个漏洞的关键点,就在这一个“好”字上。
首先,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工作?好学校,好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学校排名前几,世界500强公司,就能代表好学校好工作吗?
为了衡量学校的好坏,人们想出很多指标,比如升学率、重本上线率、清北率等等,把好坏用数字表示出来,就显得很有可比性,好坏立等可见。只是,好学校,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
每次提到好学校的话题,我就想起我的表妹。她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年级前几名。中考的时候直接被市里排名前三的高中录取到实验班,班级里都是各县各区的状元,配备的也是学校最好的老师。
跟县城的高中相比,这所高中好太多了,但作为中考状元的表妹,高考分数却低于她同班留在县城高中的同学。
学校的好坏,可以用指标,用学生成绩来衡量,但对每个学生来说,好坏就很难用就读的学校来衡量了。
当然,我表妹是个个例,从概率角度看,好学校好的概率,要比坏学校好的概率大。但概率这个东西,从大数据上看是明显差异,到个体身上,就是0和100的差距。
不管是好学校,还是好工作,都离不开作为个体的人。好学校也有“坏”学生,“坏”学校也有“好”学生,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怎么算合适呢?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才能找到孩子的最佳状态。
对我们来说,什么算好的人生?传统观念里,挣大钱是成功的人生。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挣大钱也要付出代价。
娱乐圈是公认的来钱快,顶流的明星随便出席个节目,赚的钱都是普通人一辈子挣不到的。那他们的人生,就一定是幸福的吗?
高强度的密集工作,出门穿得严严实实还是挡不住偷拍的私生饭,逛街吃饭被围观,几乎24小时都生活在聚光灯下,不敢公布的恋爱,不稳定的婚姻。这样的生活,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高薪不一定幸福,年薪百万依然抑郁的大有人在。好的人生,不是能赚多少钱,有多少资产,而是在于内心的富足。
很多年前的某相亲节目上,有个女嘉宾说过一句,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她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可当你真的在宝马里哭过,也在自行车上笑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宝马也好,自行车好,都是外在的东西,它无法决定你是哭还是笑。
如果你内心富足,坐在自行车上会笑,坐在宝马上也会笑。如果你心灵贫瘠,别说宝马了,即使给你玛莎拉蒂迈巴赫,你依然还是哭的。
好的人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的人生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我们都期望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所以很多父母会替孩子筹谋打算,用他们的社会经验替孩子找一条高性价比的路。但我们都忘记了,我们年少时又是如何反叛父母安排的。
什么是为孩子好?不管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孩子是教育的接受者。决定孩子学习好坏的因素,也不仅仅是学校,还包括学校的老师、班级的学习氛围、孩子的同伴、孩子的性格习惯、孩子的学习能力等等等等。
文章来源:《教育参考》 网址: http://www.jyqks.cn/zonghexinwen/2021/0306/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