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中,这件事父母要明白,否则将来吃亏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很多事情只有当了爸妈之后才能理解。再好的道理也不如真真切切地应用在孩子身上。 教育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带动孩子的过程,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很多事情只有当了爸妈之后才能理解。再好的道理也不如真真切切地应用在孩子身上。
教育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带动孩子的过程,为人父母家长总认为自己给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其实孩子同样牺牲了很多自我,用来配合家长的步伐和节奏。
孩子的爱不会因为年纪小而懵懂和幼稚,相反越是年纪小的孩子,对父母的感受才能更加敏感,对家长的爱也会越纯粹,孩子要比家长想象的爱得更多一些,只是他们不会表达而已。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不能忽略孩子的情感和感受,不要认为年纪小过会就忘了。想一想自己小时候没有被家长忽略之后的失落,有没有想要吸引家长的注意却被斥责“不要闹了”时候的委屈,直到现在为人父母,也还忘不了童年时期被自己家长拒绝的那一幕。
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他们幼年时期对家长的依赖是任何繁忙的工作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孩子对父母的渴望和思念甚至会带入到梦中,希望能够让家长多陪自己一会,多听听自己说话。
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意是纯粹且不掺杂任何杂念的,他们对父母的情感深度永远要比家长想象的要多得多。
教育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父母“自我感动”。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他们却毫无感觉甚至不懂感恩,其实有可能是在他们懂得感恩的时候家长没有注意到,随着成长孩子习惯了家长的言行,反而将心门封闭。
家长不仅要懂得付出爱,更要懂得表达爱和接受爱,当年幼的孩子对着家长说“妈妈/爸爸我最爱你”的时候,家长也要表达出对他们的爱,不要让不好意思或者维护尊严而对孩子表达爱的话语故意被淡化。
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要懂得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同时也要回应孩子对自己的爱。
幸福感都是被培养出来的,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邀请六个月的婴儿和母亲,面对面地互相凝视,并且进行交谈,微笑,语言沟通,伴随抚摸脸部的动作持续一段时间。
半个小时之后,母亲将脸转到另一边,即使说着和刚才同样的话,做同样的动作,但是因为妈妈并没有将目光对准孩子,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将脸转回孩子,但面部没有表情,这个时候婴儿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变得严肃,失落甚至会哭泣。
当他们发现母亲没有表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尝试做一些其他的动作和发出声音,企图吸引妈妈的注意。但发现没有效果之后,孩子就会出现不安,烦躁和紧张的表现。
但随后妈妈的表情开始有了变化,肢体也开始回应孩子的动作之后,婴儿就会重新变得快乐,彼此又恢复到了开始的状态中。
实验都是比较极端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有的父母很爱孩子,但是碍于家长的尊严或者场合与心情,有的时候就会对孩子的表现选择忽视,不予理睬,甚至会斥责孩子。
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小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做过积极的回应,只是孩子出错的时候挑出毛病,但做得好的时候却从来都不夸奖,害怕孩子骄傲。
为了不娇惯,孩子哭了不去抱一抱,孩子生气了不会去先了解情况,孩子受了委屈也从来不会说鼓励的话,只是告诉他们“你是男孩子,坚强一点,这样像什么样子。”
在幸福感中长大的孩子,与在批评和严格要求声音中长大的孩子未来肯定是大有不同的。即使他们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好的公司上班,但他们对待别人和生活的态度肯定也会有所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被家长积极回应的孩子,他们会更有安全感,也愿意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更有冒险精神。
即使孩子平常表现得不在意,但是不代表他们内心没有因为得不到家长的回应而感到失落和压力。
家长回应的差异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人类的婴儿出生之后,都是靠着与身边的人互动来定义自己和世界的。
作为照顾孩子最近亲的人,父母是孩子了解世界最重要的媒介。当孩子不舒服或者饿了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就不是很危险,而是可控和可预测的。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去期待有人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
文章来源:《教育参考》 网址: http://www.jyqks.cn/zonghexinwen/2020/0923/606.html